以下是24-2-26
到24-3-3
的一周回顾。
(这篇周报是在m3w2,3月12号补上的,或许记忆会有差错,或者混入一些w1的内容/情绪,w1整体是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。)
扫墓
3月1号周五当天请了假,不急不慢地去深圳北搭车回家。
天气非常冷,在穿了散的印象服的前提下,这次也围上了围巾,套上了羽绒服,就差戴手套了。
回到老家那边的高铁站,才下午4点多,我这次没有叫常约的顺风车,而是尝试着自己搭公交车回家。
火车站附近的公交站很容易就找到了,在不走错门的情况下的话。
幸好没有下雨,在我就要走到公交站的时候,有一辆非直达的线路到了,是会到一个我熟悉的地方的,我在犹豫上不上,最后还是放弃了,不想多跑几步路。
这是我做错的第一个决定。
然后我等了很久很久,起码有30分钟+,因为直达的线路没有预计时间提醒,根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,所以,我在看到下一辆非直达的线路公交先到的时候,就毫不犹豫地上了,想着中转也比等直达会快,而且直达的线路不确定会不会发车。
在可能要花更多时间的确定,和轻松的不确定之间,我选择了前者。
上车顺利刷卡之后,没有位置坐,因为今天刚好周五,碰上了学生放假高峰期,这又埋下了第二个伏笔。
在等一个红绿灯的时候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,我所在的公交车前面,居然出现了一辆直达的线路公交。
很难不会后悔多等一点点时间,没有选择轻松的不确定性的惩罚是如此巨大。
算了,就想着体验一下公交车,回味一下自己的高中生活。
到了要中转的站,这次又等了挺久,因为公交站对面就是一个中学,所以有几个中学生也在等车,想起自己以前高中碰上放假回家也在公交站等公交的日子。
这些孩子虽然是高中生,但个头却一点也不小,和我差不多高,天气很冷,虽然还是白天,但感觉灰蒙蒙的,他们也只是穿着一件校服外套。
有个女生应该是在校门口的小摊买了烤肠,边吃边等车,他们也有手机,大部分都在刷抖音。
在这里我又等了快半小时,车终于来了,我和几个孩子上了车。
虽然是周五,但车上人不算太多,事实上,是我大意了,因为这是比较靠前的站点,后面到了另一个学校路口,还有到一个大车站时,放假的初高中生马上挤满了整部公交。
这还是我今年第一次体验到这么挤的公交。
不禁感叹一句:好青春啊!
这就是我的高中的感觉!
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,穿着不同的校服,有个姑娘还在上一辆车碰到的。他们大多都是结伴上车的,有个男孩还上错车被司机赶下来,然后好心给他指是哪一路车。
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有手机,都在刷着抖音,有一个男孩带着帽子,拿着资料在看,真的很拼,车内昏暗,人挤人的情况下,还拿出资料背,这是要冲刺清华北大吗?!
因为弟弟也会从广州回来,他比我晚,我跟他说了我所见之后,他吐槽了一句“沙比”。
依旧是熟悉的公交路线,这路上的风景,我从2010年看到了2016年。
那时候,总以为这段路很远很远,我永远都不会走比这更长的路了,但是,26岁的我重新回头看这8年前的路,却觉得这是如此的短。
我再看到眼前的中学生,他们对他们的未来,是怎么看的呢?3年、5年、8年,很多事情都可以改变。
即使再怎么感慨,也抵挡不住站了一路的劳累。(ps.周日回到深圳那晚,屁股两侧肌肉和大腿直接痛到不行。)
接近7点的时候,到家了,妈妈在家做好了饭,吃饭的那一刻,是今日最大的幸福。
再晚一点的时候,弟弟也坐顺风车回来了。
虽然这节的标题,是扫墓,但光回家这一段,也写了不少……
周六早上8点,也是早早起床,吃了妈妈做的饭,带上妈妈准备的扫墓需要用的东西,和一个姑母一起出门了。
顺风车也是妈妈以前的朋友开的,他也认识我的爸爸。
从家里出发,到墓园快两个小时的车程,到达的时候,天气还算不错,雨已经停了,风也不大,找到爸爸的墓地,我们便开始准备摆好东西。
这里已经和去年第一次来的时候不一样了,道路一旁种上了竹子,隔开墓地和行路,爸爸的彩色照片在墓碑上也很新。
在姑母的帮助下,又是斟茶倒酒,又是插香烧纸,半个小时左右,就走完了流程,没有下雨,也没有刮风,比想象中的要顺利。
除了来回车程期间,弟弟晕车+呕吐。(ps.周一他回学校之后,喉咙痛感冒了,他也自己去医院看了医生,虽然医院非常多人,排了将近4小时的队。)
回程的时候,我在车上迷迷糊糊睡了一觉,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的时候,车窗外快速移动的景色,被染上了一层蓝色的滤镜,有种迷幻又清醒的感觉。
第一个想法是,我今年的摄影主题就是这个了!
这个周末是在家里度过的,妈妈也没有工作安排,所以一直在家陪我们,真的很幸福。
周日下午,我和弟弟简单收拾好东西,又带上妈妈给的过年留下来的零食,回学校的回学校,回去上班的回去上班了。
高铁电影(含剧透)
这次往返,我只背了一个双肩包,有一点小东西实在放不下,就另外手拿一个袋子。
回家的时候,我提前把《弗兰西斯哈》下载好,在高铁上完成观影,这部片子的女主角居然还是芭比的导演饰演的。
虽然黑白电影看起来有点催眠,但这个故事也确实打动到我,首先排除弗兰背后一直支持她的原生家庭,弗兰的生活状态自由自在的,和她好朋友的关系,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朋友关系。
回深圳的时候,我看的是是枝裕和的《无人知晓》,看之前并没有接触什么影片相关信息,这是我自己的观影习惯,我去看一部电影,只需要有一个想法就行,在我完全看完电影之前,不会主动去看任何简介和影评。
开头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当时没有在意(ps.看完之后,我马上去找淼叔的视频补课了,不寒而栗),影片一开始还是熟悉的是枝裕和家庭式演绎,我以为会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子篇,直到you桑离开之后,我直呼“卧槽”。
很残酷的现实,虽然电影最后对小雪的死做了美化处理,但还是很恐怖。
不过,是枝裕和的镜头真的很舒服,不如把今年的摄影主题换成这个?!
音乐
这次的周报一直在说周末发生的事情,毕竟真的印象最深也就是这两三天了。
周六下午,给妈妈在手机里下载好她喜欢听的歌,因为她说抖音刷多了眼睛痛,还是听歌舒服。
我就帮她下载了很多妈妈那个年代的歌,略有遗憾的是,没带电脑回来,不然可以直接下载原版的歌曲,而不是网易云上面乱七八糟的翻唱版、DJ版。
边下载边聊天,我得知了一个消息,就是妈妈的哥哥,也就是我的大舅舅,也很喜欢听歌。
在他们年轻时候,大舅舅还专门买设备,买黑胶来听的,妈妈听过,她形容那个音质,是“听到让人耳朵流油”的。
妈妈也说爸爸以前很喜欢听歌,设备、光盘也是哐哐地买,我好像知道我小时候为什么会有一台爸爸从香港带回来的mp3了。
听完这段故事,我差点忍不住上淘宝下单黑胶和黑胶唱片机了(×。
原来这也算是家庭氛围埋下的伏笔。
这周的时间记录
Activity Type | Duration | Percent |
---|---|---|
睡眠 | 51:32 | 30.67 |
工作 | 16:36 | 9.89 |
其它 | 15:42 | 9.35 |
交通 | 14:54 | 8.88 |
兴趣娱乐 | 05:13 | 3.11 |
学习 | 02:46 | 1.65 |
健康 | 02:07 | 1.26 |
家庭 | 00:40 | 0.40 |
未记录的时间 | 58:25 | 34.78 |
总共 | 167:59 | 100.00 |
可喜可贺!睡眠时间破50小时了!争取到55小时!(贪心)
工作时间增加了7小时,虽然这周请了一天假,但是工作时间却一点也没有减少,反而增加了,都是突然被安排剪辑广告视频的锅!我再忍忍,5月份就离职!
其它时间持续减少,这周减少了12小时,除了偷懒不记录,可能玩原神的时间也真的变少了吧,很好,转移注意力,开始练琴吧!
交通时间增加了8个小时,这周周末出行活动大大增加。
兴趣娱乐基本保持不变,在高铁上看了两部电影,差不多就是这个时间,甚至把交通时间转移过来了。
学习时长保持不变,依旧稳定坚挺。
健康时间减少了30分钟,首先这周周末就没有在房子,也没有打扫。
家庭时间保持不变,但不同的是,这周末是和家人一起待着的,实际时间会比这多很多。
未记录时间也减少了4小时,慢慢开始会勇敢面对一些偷懒活动的时间了。